在怪兽充电公司上市后,你是否还在全力以赴地谈论共享充电的问题?
浏览:336 时间:2021-11-9

怪兽充电上市了,但分享充电宝的故事真的爆满了吗?

4月1日晚,共享充电宝品牌Monster Charging正式在美股票上市,发行价为8.5 美元/ADS,低于10.5-12.5 美元的发行价区间。

“一些公司可能会在IpO时压低定价,以避免IpO后的破发风险”。一些投资银行家表示:“从怪兽充电的IpO定价来看,低于10.5-12.5 美元的发行价实际上揭示了怪兽充电也在担心未来可能会出现破发。”

实际上,在上市的第一天,Monster Charge报告每股10 美元,市值27亿美元。虽然上市后股价没有破发,但从上市首日报价低于IPO预期来看,可能意味着募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怪兽上市背后的“隐疾”和CEO的“诚信危机”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

Monster Charging上市前夕,上市项目经纪人高盛和花旗在纽约联邦法院被冯一名和尹思成,两位天使投资人起诉,诉讼原因是Monster CEO 蔡光渊之前承诺给他们3%的股权,但从未兑现承诺,已被法院受理。

此前,天使投资人冯一名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表示:2017年2月15日,冯一名找到在美团工作的殷志华,开始推进项目;3月6日,蔡光渊和张耀榆进入比赛;3月18日,冯, 尹和蔡达成共识,冯和尹将投资500万元,占15%的股份。当时,冯和尹想在注册公司时直接成为股东并写入商业信息,但没有立即签署书面投资协议。

2017年3月31日,蔡光渊以“工作方式不同”为由,说服冯一名、尹思成退出项目组,并亲自承诺“赠送”怪兽充电项目共计3%的股份。经过几轮融资,这部分股份一再稀释到0.3%,现在要收回。

对此,冯一名和尹思成自称是怪兽充电的早期投资人和创业团队成员,并公开指责蔡光渊“背叛”和“恶劣”。怪兽指控方回应称,这一指控“毫无根据、毫无意义”,蔡光渊正在“积极辩护”。

客观来说,诉讼本身可能对怪兽上市后的收费有影响。在招股书中,怪兽充电也披露了相关信息,并表示:“不能保证蔡光渊会打赢这场官司.不利的裁决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资本结构、业务和财务状况。”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公司上市时,任何诉讼都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更不用说上市项目的股权之争了。

对于怪兽充电的蔡光渊, CEO来说,虽然撤回礼物并不违法,但蔡光渊在股权分配上无法说服公众已经成为事实,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公司管理者的“信用危机”,从而影响怪兽充电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事实上,2017年,陈欧投资3亿元的共享充电宝项目“街电”因为创始软件团队失去股权,大股东海翼未能履行股权承诺,引发了舆论危机。后来,美的优品私有化也给很多中小股东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项目的前景确实很重要,但公司经理的性格始终是投资决策的首要因素,这不仅是投资的基本原则,也是规避风险影响的重要策略。

从天使投资人与创业公司管理者的关系来看,普通投资人作为项目的资本孵化器,通常会信任企业管理者,而这种信任实际上是基于管理层的善意。如果他们在投资者股权分配上失信于人,可能只能获得短期利益,同时可能失去更多投资者和资本的信任。

上市不是竞争的结束,而是竞争考验进一步加剧的起点

怪兽上市并不意味着行业竞争的结束,而是行业竞争加剧的又一个起点。

对于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来说,上市有时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解放,反而是一种约束,因为在竞争强度不断升级的市场中,上市企业不仅要考虑如何获得优势,还要考虑市场情绪和投资者的诉求。

在Monster Charging上市的同时,4月1日,街电和搜电宣布正式合并,他们将共同组建一家全新的集团公司。合并后,街电和搜电将是同一集团公司的两个子品牌,并保持原有业务和团队独立运营。

目前,街电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较高,而搜电是业内少有的主要经营模式为代理模式的企业,也是唯一拥有自己工厂的企业。

当然,企业之间的合并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磨合期,双方能分担多少资源和成本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然而,这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三电\"一兽”的格局正在迎来新的变化。

街电和搜电合并的消息所宣布的时间节点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点“狙击”竞争对手IpO的味道。不过,合并消息公布后实际影响有多大,目前还很难说。

不同于涨价、业务分成、利润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角度。这通常会受到外界的关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共享充电宝之间的诉讼似乎一直都是行业的“主旋律”。虽然共享充电宝的技术门槛较低,但很容易引发专利纠纷。

根据天眼App数据,自2017年以来,calls已经起诉了云冲霸、街电,小店、怪兽充电等竞争品牌,大多涉及专利诉讼。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之间的专利竞争本质上是成本优势的竞争。

波特竞争力模型从五种竞争力量的斗争中总结出三种战略思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和特别聚焦。如果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共享充电宝,领域,会发现成本、产品和项目重心都处于同质化阶段。

同质化之后,核心竞争力是成本竞争力。

说白了,共享充电宝这个行当基本没有什么壁垒什么壁垒?如电子商务行业的渠道、供应链、仓储、物流、科技等。充电宝,几乎没有技术壁垒,唯一能竞争的就是线下网点,这就是为什么在行业早期,大家都在争夺线下入驻。

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成本竞争力。同样的布局下,综合成本低的谁就有优势。因此,专利成为争夺成本优势的关键节点。原因很简单。谁获得的专利最多,谁就有知识产权的定价权,自然就有成本优势。

所以上市确实是怪兽充电的重要节点,但市场不应该过度“神话”,未来整体成本控制是否有优势还有待观察。

从上市本身来看,Monster Charging未必是美上市的最佳选择3月23日,百度在香港,正式上市交易,老牌互联网巨头BAT齐聚香港紧随其后的是李必立(bilibili)、微博、携程, 腾讯音乐、知乎等十余家企业

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上市是一个大趋势。但就市场特征而言,美股票确实具备相对宽松的IpO条件,这可能是Monster选择去美IpO的原因之一。

怪兽充电上市后,分享充电宝的故事还满吗?

在共享经济发展初期,资本进入企业圈地是主流规律。比赛结束后,人们突然发现共享经济似乎很难取得商业成功,直到自行车共享、共享充电宝等少数领域盈利。

然而,在互联网的底层规则中,有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当创业公司发展到最后,突然发现不是ToVC,也不是To资本市场,而是ToBAT,投资就发挥作用了。当用户教育完成后,巨头们最终会有所收获。

在共享充电宝,领域,也有类似的可能性。

例如,美团,饿了么和其他当地赛马场选手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降维打击。

还是前面提到的同样的问题,这个赛道没有强有力的壁垒,最大的壁垒可能是终端覆盖,但是本地的生活企业,比如美团、饿了么,太容易进入这个领域。

一方面,本地生活平台在业务覆盖面和范围上有天然的入口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花费太多多渠道成本的情况下快速规模化。

换句话说,“三电One Beast”运行的盈利模式,既教育了用户,也基本验证了对于本土生活巨头的商业可行性。对于共享充电企业来说,这就像随时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是未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

事实上,一个商业故事好不好,或者说是否饱满,都要通过木桶效应进行初步判断:商业短板的长短决定了资本市场价值空间的高低。

比如,与其他平台型业务相比,滴滴打车的商业故事并不饱满,因为下限太低,安全事件直接拉动了政策和大众对这一领域商业价值的容忍度。

再比如,一家充电宝-shared企业即使上市,也可能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市值表现,因为门槛低,下限低,随时都有巨头入市的风险。

其实分享充电宝的故事不完整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办法建立用户的品牌粘性。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哪个品牌都无所谓。收费服务的区别在于价格,涨价会面临用户流失,因为一旦价格过高,用户发现用几倍的价格买一台全新的充电宝就足够了,很难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

再者,手机产品的发展趋势是电池越来越大,对电池寿命的焦虑也很少。共享充电宝本身不是必需品,而是有限需求下的互补产品,未来会进一步压缩市场想象力。

结论:

总的来说,共享充电宝只是现有手机产品不足的替代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因此,可以预见,如果未来电池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充电宝在市场上的产品可能会随之消失,就像曾经非常火爆的充电电池一样,成为历史。

毕竟科技潮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