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媒体官员表示:拥抱智能媒体技术,保护人文精神
浏览:328 时间:2021-11-9

3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新浪AI媒体研究院承办的“无限媒体智能传播”智慧媒体发展论坛暨《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金兼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CCF Fellow 王晓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CAAI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通信基金会研究员杜军平,中国李兵,应邀出席活动,讨论知识媒体时代的新技术和人文价值等相关话题。

如何在智慧媒体发展中体现人文关怀,深化人文价值,逐渐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在促进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先进技术进入新闻生产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新闻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风格,也给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带来了新的风景和新的提升。

以下为“中国Smart Media”圆桌论坛“人工智能与媒体深度融合,智媒反思”。客人们的美景相互碰撞

赵子忠:在过去的一年里,老师们都做了哪些领域的工作?有哪些代表性的项目或研究成果?

除了金兼斌:的日常教学工作,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做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项目。目前,这个项目正面临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其中许多内容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

王晓阳:我做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和新浪合作过很多次,在媒体传播领域做了很多发行和编辑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工作。

杜军平:我的研究兴趣是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科技大数据关键理论技术。大约6年前,我报道了一个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于社交网络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技术,也和新浪联合开展了这项研究,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顺利完成,非常感谢新浪的大力支持。

李兵:我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一直从事视频内容理解和视频内容安全的研究。由于5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内容安全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也可以称之为2.0时代。过去一年,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在视频内容理解和安全方面做得更多。深入研究,与人民日报共同提出内容风险管控大脑研究方案,目前仍在逐步推进;第二,在智能算法方面,我们更关注一些受神经科学启发的新AI算法的研究。此外,长期以来,我们与新浪在内容理解和内容安全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研发,一些技术已经在新浪的智能媒体平台上得到应用

金,一位来自赵子忠:的老师,之前提到“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时代,新闻传播学正在加大与计算机专业、工程专业等技术院校的合作,与产学研更深层次的合作成为新闻传播的热点领域”。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你。目前人工智能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应用实践有哪些?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赋能的伦理陷阱和对策?

金兼斌:人工智能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应用,此前嘉宾分享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人工智能播报机器人和新浪智慧媒体平台推出的疫情地图,充分展示了从“互联网”到“人工在

在这些应用中,我认为核心是:数据和算法。比如数据,收集谁的数据,收集哪些数据,有明显的伦理问题。我们容易忽略的是,如果只关注头部用户或者高显示的社交用户的需求,其他用户的需求就会被系统性地忽略。在沟通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算法,但也有很多取舍。

我想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中涉及到很多“参数”。在参数设置、不同参数赋予的权重及其组合函数背后,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伦理关切和伦理陷阱。如果技术有偏差,监管不当,后果不可估量。因此,有必要防止人工智能成为社会两极分化的离心机。

来自赵子忠:的王晓阳,老师曾说:“智能媒体的发展需要将媒体行业的生产逻辑和经验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从而实现智能技术和社会的双重突破”。你认为最近人工智能领域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技术方向?

就我个人而言,王晓阳:做了一辈子的电脑和数据处理。看到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特别是近十年来在新媒体的应用,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科技最终要面对所有的人并不容易。

目前有一些发展趋势需要关注。在数据处理方面,要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和人工智能在视频中的应用。比如新浪只是做了人工智能分享,从采集到编辑,再到安全审核发布,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的文字处理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还有一个发展非常快的领域,通用新闻编译。目前机器书写的流畅度完全可以和人类相比。在过去的五年里,通过技术写作和理解单词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需要新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未来的改进。一个可喜的进步是视频,更接近人们的理解,尤其是短视频的传播方式。

科技发展以来,有两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我们现在的传播很容易从事实的角度传播。但是,如果人的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主流价值观贯穿整个编辑过程,就需要关注如何操作;第二,安全很重要。当我们使用新技术时,我们应该从伦理的角度关注隐私,并警惕陷阱。

赵子忠:的杜老师曾说:“在5G技术背景下,智能媒体的发展要在终端、人机交互、开放平台、组织等方面实现四个突破。”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

在杜军平:5g的大环境下,智能媒体有四大突破。首先是终端。过去,终端的概念是移动终端和其他设备。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拓宽我们的理解。可以是我们的公共环境空间,家庭空间,自驾空间。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智能媒体的终端概念推向太空中的人们。第二,目前人机交互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音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交互例子。现在有VR和AR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可以在文本、音频和视频的基础上增强对媒体的理解,并推送给相关用户。第三,开放平台。智能媒体的内容生产、加工、加工、推送和评价构成了一个闭环,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接收现有的各种技术,如传感器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现在的新闻采集可以利用无人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现场采访的新闻采集技术。第四,组织。目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的环境下,智能媒体的全流程已经突破了过去既有的组织分工与合作,包括运营商、上下游企业、记者,都面临着重组

李兵,一位来自赵子忠:的老师,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媒体内容制作、制作、分发、审查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会出现视频、图像、音频、文字、伪造等诸多安全问题。如何防止伪造等问题?

李兵:智媒的核心是媒体,AI依然是支撑。随着视频时代的到来,我总结了五个“高点”。

高通量。过去,文本的数据很少。一旦视频时代到来,可能会有高吞吐量的数据,但视频数据有很高的动态变化。视频传输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视频中存在高噪声。如果我们想从这些高噪音、高动态变化的视频中找到有意义的东西,那就有很高的价值,这需要很高的技术。这正是AI与媒体相结合的智能媒体需要突破的。

AI推动媒体生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算法和计算能力。我相信算法、计算能力和数据必须深度融合,才能推动未来AI媒体的发展。我们现在经常谈论数据霸权。未来会有计算霸权吗?我认为未来要在算法、算力和数据、人工智能或智能媒体等领域深度发展,努力打造低功耗、本地化的安全人工智能平台。

在人工智能推动媒体内容风险控制和内容审查方面,以往的内容安全是防御状态,但攻击者也是人类在攻击,相对而言,进攻手段单一。但是AI促进了伪造生成的低门槛,伪造技术也非常全面。从文本、图像、视频、人脸篡改、人脸属性修改、人脸身份交换、嘴部对齐,都是简单低成本的。它是人工智能对抗或伪造鉴定过程中一个完全被动、高成本的过程,是一个完全不对称的对抗。所以2.0时代和1.0时代的区别在于,核心关键词是“对抗”,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是机器、AI、AI之间的对抗。

赵子忠:我觉得今天关于人工智能和媒体的讨论特别有启发性。与去年相比,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有利于推动智媒行业向前发展。

尤其是李老师提到的人机对抗的问题更容易引起讨论。我们一直在谈论让科学技术变得更好。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就更要注意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保持正能量是底线。从政策角度来看,监管方不仅希望智慧媒体的“盆景”能够蓬勃发展,也不希望长出那么多“枝”和“虫”,所以对我们的政策要求极高。可以说,像新浪这样的智慧媒体平台,在面临双重压力的同时,也将面临无限可能。

关于“对抗”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在明年再讨论交流,因为站在这个领域最前沿的专家们不仅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而且很有思想。期待明年继续谈人工智能与媒体产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