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青月
在一年一度的央视“三一五”派对上,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很多企业可能会害怕“上不了名单”。其中,常驻名单上的催收企业更是胆战心惊。
在2019年的“三一五”派对上,中央电视台曝光了714门大炮和暴力督促。不久,安徽长大的技术相关负责人被拖了一夜。在2020年“三一五”派对前,深圳前海美中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拳头产品“美立贷款”涉嫌暴力催收,控诉量持续上升。
直到今天,在黑猫投诉中搜索“催收”的关键词,还剩下近14万个资料。分别涉及暴力督促、恶意骚扰、公开个人隐私等多条红线,业界的诟病明显暴露在阳光下。在这种背景下,精通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智能催收能否成为消除业界敌意的手段?
不良资产率高,暴力催收乱象屡禁不止
很难想象有一天催收会成为一项事业。
以前,催收只能在灰色地带游走。1995年和2000年,国家两次明确禁止在2015年之前将“信用催收”和“外资管理外包”纳入企业登记经营范围。
但是在高级消费的“熏陶”下,现在的年轻人中“负二代”比比皆是。汇丰银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多岁一代的债务和收入费已达1850%。其中绝大多数欠支付宝、京东天鹅的“钱”。人均负债为17433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
欠债的人越多,不还钱的人自然也越多。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90后经常送花的人约有8千万,但拖欠率相对不到1%。相反,全国信用卡拖欠总额从2013年末的1387亿韩元增加到2017年末的6683亿韩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