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个朋友聊到了他们的产品,有一个关于中,需求计划选择的话题,我觉得挺有启发性的,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他们公司从事互联网医疗服务,设计阶段有医生在线咨询产品。
中有一个业务场景,医生会根据自己的安排开启在线问诊时间,具体时间由医生自己控制。
基于这个场景,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医生的需求,二是咨询患者的需求。
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放自己的空闲时间给患者预约会诊,从而获得额外的收入。
对于患者,根据医生公布的时间预约咨询,省时省力的得到医生的指导。
基于上述场景和需求,他们的团队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方案一,让医生设定具体时间段来指定会诊时间。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时间段完全开放给医生设置,比如下午4点到4点半,可以接受会诊,可以30分钟为单位进行灵活设置。
推出这一计划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给医生设置时间段,提高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其次,经调查,大部分医生单次会诊时间在30分钟以内。
第三,根据开放期,可以严格限制咨询次数,避免医生超负荷工作。
这个方案是中的一个团队根据对医生工作场景的调查得出的。从逻辑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好计划。
原因有三。
首先,医生的工作时间高度不确定。特别是在中,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时间的控制并没有那么严格。小样本调查没有参考性。
第二,医生的需求不是设定自由灵活的咨询时间,而是自由灵活地接受咨询。
有两种不同的要求:设置时间和接收。
第三,医生每周的工作日程可能会有变化,每次设置时间的操作成本较高。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个好计划。看似瞄准需求,实则只解决理论需求,瞄准需求不准确。
方案二,只让医生选择是否接受会诊,不需要设置具体时间。
具体来说,医生只需要设置好是否接受咨询的开关,打开接受咨询,按照预约顺序提供非即时咨询即可。如果您关闭它,您将停止接收,并且新的约会不会进来。
该方案具有理解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的特点。与第一种方案相比,不确定性容错率更高。
如果非要我选,我也会先推这个方案,理由也是一样的三个。
第一,用状态控制而不是时间控制来判断是否接诊,不仅简化了产品逻辑,也符合使用场景。
其次,这个方案去除了时间的概念,让会诊变成了工单模式,让医生可以更灵活的处理。医生使用压力较小。
三是不按时间段设置后,对特定场景的容错性更高。尤其是非即时会诊,解决了医生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病人等待问题。
说白了,只要医生开诊,患者就可以自由下单。只是这个咨询工单不是马上回复,而是医生有空的时候自由回复。
至于这期间的等待时间,与现场挂号相比,患者的耐心可以得到满足。
中,这两个项目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医生的需求是什么?
方案一针对的是医生需要更好的会诊时间管理工具的需求,方案二解决的是医生可以自由控制自己会诊状态的需求。
一个是时间管理,一个是状态管理,区别就在这里。
显然,时间管理模式下的产品逻辑和运营经验要比状态管理复杂得多,复杂得多。
在很多情况下,产品计划有问题,但实际上,对需求的理解有问题。
有句话说,当一个解决方案足够复杂时,很可能要解决的问题是错误的。
之前也分享了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可以回答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解决方案。
下次面对不确定的需求或计划时,也可以试着用这句话来思考一下。
我们在评价产品方案的时候,不要只从功能逻辑去思考,要觉得它符合用户的需求。
很多时候,现实场景中隐藏的问题比我们看到的要多。
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最重要的,即使以后扩展,也有空间。
有时候我们就是想得太复杂,掉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同样,当解决方案足够复杂时,很可能问题是错误的。
作者:唐韧
文章来源:唐韧(ID : ryantang 007),原文链接:/s/pV4TIHRJRDFm99N9ccd3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