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你应该看过郑爽爸爸出来道歉的视频。对情况一头雾水的百度,将自己产品的广告放入道歉视频,被网友吐槽。
不知道是KpI驱动还是真的很蠢。这种事情很明显很难取悦,也是一种耻辱。
真的,一个产品如何发展,跟人有太大的关系。产品的性能是人们决策的反映。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郑爽实际上已经开发了两个应用,但结果并不好。别说烧钱,最后什么都没留下。
第一款是名为“冰淇淋集团”的产品,定位为郑爽粉丝社区和明星专属App。
我们之所以要做这样的产品,无非是想自立门户。
因为她在微博上的热度,也给微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既然有流量,又要帮别人做婚纱,为什么不自己赚大钱呢?
就这样,“雪糕团”在2017年上线了。
这个产品是一家外包公司开发的,我的一个读者曾经在这家公司,说前后烧了很多钱。具体数字比网上看到的要大。
现在这个产品虽然还能下载,但是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因为烧了太多钱,2018年就停止运营了。
产品形式是粉丝社区,郑爽在最上面。内容聚焦她的微博动态、行踪和活动信息。同时也为粉丝提供了一个具有社交元素的互动社区。
如果可以在微博上跑遍模式,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一个App?
在我看来,有几个原因。
一是产品基础体验不好,低估了对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从AppStore的评论区可以看到,很多用户抱怨产品无法登录,无法收到验证码,页面无法打开,这让他们很生气。
基本体验跟不上,产品体验自然不好。如果体验不好,需要改进升级,升级需要人员投入,人员就是成本,成本就是钱。
很明显,一个小公司无法承受持续改进、投资和烧钱。
但微博的产品和技术能力明显比外包公司强,一两天也赶不上。
二是明星效应被高估,产品缺乏操作性。
郑爽曾经关闭并退出微博,而在此之前,它也在不断引导着冰淇淋集团。
明星虽然自带流量和光环,但作为独立产品,社区氛围、内容建设和活动运营也需要投入。光靠几个明星的微博支持一个社区是不够的。
在微博中,虽然郑爽是流量明星,也是热门话题,但大量的流量是由微博的公共领域带来的。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你认为的火可能是别人给你添柴。
带着这份自信,走出微博的公共领域,自己创业,没有人会给你添这些柴火。显然,很快就会凉了。
说白了,作为一款独立产品,单一的明星效应不足以支撑这款产品生存,用户价值太薄。
事情还没有结束,然后在2019年,另一款取代“冰淇淋集团”的名为“M77”的产品上线了。
这个产品是郑爽和张恒的一个创业项目
“M77”的产品形态和之前的没有本质区别。
我问了一些用过的朋友,他们说产品推出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郑爽和张恒的爱情记录本
正是在那时,这一禁令的种子被种下。
可以肯定的是,App将继续烧钱。后来,张恒还在硅谷,招了两个据说是他同学的工程师。至少技术上,会比以前更好。
M77想做明星社交产品,但之前提到的问题依然存在。
社交产品能否生存的一个关键指标是社交关系的深度。
萍水相逢的关系最浅,亲密关系最深。如果社会关系的活跃周期很短,那么这个产品就很难维持。
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关系深度浅,周期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社会关系,通过新鲜血液弥补存量不足。
从这两款产品来看,这几点都没有达到。
归根结底,烧钱没有产生效果。
美好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他的分手,产品停止了投资,烧钱买了短期的快乐。
其实做独立App产品的明星不在少数,完全没有成功的案例。很多人可能知道“Vae”是许嵩的官方App
这款产品在基础体验和运营上都保持了不错的水平,社区氛围和秩序建设也还可以。
虽然我不是许嵩,的粉丝,但我确实经历过。从产品的结构设计、内容运营和交互来看,活跃用户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当然,这个产品背后不是一个小作坊,而是一个大的音乐集团。
至少“Vae”在App开发上有优势,花了不少钱。
是同一个产品,但是结果不一样。除了硬实力的竞争,更多的是产品背后的领导者,也就是人。
人就是产品。如果人有问题,产品就会失败。
文章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唐韧(瑞安堂007),作者:唐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