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表示“不造车”,应该成为智能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
这是华为通过现行说法揭示了固定地图、芯片、识别硬件(激光雷达)、电池、智能吊舱等车辆外的巨大市场的象征性事件
摆在一群玩家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在智能汽车高速推进的产业变革中,“增量零部件”该如何应对战争。
为此,2021年初,我们将特别制作“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争夺战”专题,扫描成全景图,了解各“增量零部件”行业轨道的当前现实,各路玩家,特别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究竟如何,机会又在哪里。
汽车芯片没有在弯道超车。
很多人心里可能不服,但这是结论。
智能汽车的增量部件多种多样,各自重要,但从目前产业链上显示的声音量来看,国产汽车芯片,特别是自动驾驶芯片在业界的接受程度远高于电池、固定地图等其他增量部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国玩家实力不足,芯片行业有特有的规律。
由于缺乏产业性,很多玩家上车补充。
从去年12月开始,涵盖一半汽车行业的“核心”危机突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