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京东Health”在港股上市,开盘涨幅40%,市值超3000亿港元。
不出所料,我的朋友圈变红了。
截图只是一部分,其实远不止这一张。我粗略数了一下,至少有五六个屏幕。
与朋友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东总部在亦庄的办公室,北京健康学生在京东照常上班。这是我的一个老同事跟我分享的。
可能有人会想起之前金服蚂蚁上市的一段话,说财富和自由的声音来自办公室。
你尝,你尝!
在幕后退休的东哥,也迎来了第三家上市公司。
前两个分别是京东商城和达达,加上接下来要排队上市的京东物流和京东数字分公司,东哥将直接托管5家上市公司。
此外,京东还有一只即将破壳的独角兽,名为“京东Industrial Products”。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研究一下。这样,东哥就是大赢家。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京东的健康事业和产品。核心产品“京东Pharmacy”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线上医药零售,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77.1%。
有人可能会想,一个网上卖药的平台,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市场价值。
其实这就是选择赛道的原因。我国整个医药市场庞大,药品零售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而线上渠道的占比仍然很低。
肯:你以为出租车和外卖市场已经很大了,其实整个药品零售市场比他们大。
在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发展、供应链体系完善的基础上,药品零售行为逐渐向线上转移。此外,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发展。
互联网医疗从2014年开始全面发展,你会发现6年过去了,还没有一家像滴滴这样的绝对优势企业,这也是由赛道决定的。
我从2014年开始做互联网医疗产品,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也看到了行业中出现的各种公司,行业洗牌很快。
大多数死去的公司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把自己定义为革命者和颠覆分子,或者是淘金者。
相反,那些非革命分子和卖水服务的人有了生存的机会。
我举两个例子。
2014年,很多公司做了网上注册业务。后来国家因为占用公共医疗资源,造成社会不公,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在线注册的创业公司都一起倒闭了。
2016年,很多公司都在做分级诊疗平台,试图搭建合作网络,让更高级别的医院和专家的技术下沉到基层医疗市场。
但后来发现,医疗资源的控制权根本不在平台,医疗参与者也没有动力一起完成平台建设。
再举两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一家做健康科普的公司负责产品。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找医生录制一个健康科普视频,然后他们去百度把它引流。该公司通过内容获取用户,然后通过广告实现用户,每年赚取大量收入。
还有一个朋友,2014年我们还在创业的时候来我们公司,想做一个医疗数据服务平台,刚刚起步。
他的做法也很简单,通过各种终端渠道收集脱敏的医疗数据,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加工生产,再为上游企业或药厂提供数据服务。现在公司发展的很好,几百人,收入不错。
你有没有注意到,以上四个例子中,前两个本身就是革命性的,他们想颠覆原有的模式,从自己的掘金者身上赚钱。后两个是服务人员,靠卖水赚钱。
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颠覆。
京东健康最初是一个医疗电子商务。它不生产药物,不治疗病人,只销售药物。
所以本质上是医药领域的零售交易服务。
很多人认为京东健康在药品零售方面有优势。中国有这么多仓库,这么多经销商,做这个也是分分钟的事。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简单了。
记住一句话,所有的业务和产品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关键逻辑在冰山下面。
药品销售包括OTC(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由于自建的药品供应链需要符合制药行业的国家标准,像ERp和WMS这样的系统必须符合一个被称为“普惠制”的标准。
如果有任何不合规的地方,药品监督会让你关门。而且时不时会来突击检查。
另外,药品仓库不同于普通仓库,需要单独设置专门的药品仓库。这两点是医疗电商和传统电商最大的区别。
所以你看了京东健康的招股书,里面说中国目前有11个药库。根据京东,的存储规模,它要比这个大得多。
不仅商业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产品和系统也有所不同。你实际上可以体验到具体的差异。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的成功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它的内在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所看到和想到的。
如果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就不需要用几百个产品和R&D团队来做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系统,不是吗?
如果你想了解京东健康事业,你可以看看他们的招股书。
说实话,我觉得研究招股书比做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报告有用得多,尤其是对产品经理来说。
最后,恭喜老东家和同事们。毕竟还是希望自己做的产品越来越NB。
作者:唐韧
文章来源:唐韧(ID : ryantang 007),原文链接:/s/WBK7d1Yjy6y1tGigtTj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