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荣光销售后,华为将向哪里突破包围?
浏览:184 时间:2023-6-29

荣耀卖自己“谣言”,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

华为在声明中提到:交割完成后,华为将不再持有荣耀任何股份,也不会参与管理和决策。

剥离荣耀或华为目前情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

就荣耀而言,由深圳市智慧科技发展集团和荣耀, 30多家代理商和经销商组成的管理层发起了这一“自救”行动。如果能有效避免“芯片约束”的问题,那么荣耀离开华为后生存问题就不大了当然,这是发展历程中最好的结果。如果这条‘自救’之路能够打开,华为旗下的Mate系列和P系列都将存活。

当华为深陷困境时,荣耀是它的负担。虽然荣耀已经成长为中国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7年了,但在复杂的工业技术环境下却无法做到。

表面上看,华为剥离荣耀,后,可以摆脱部分内部消费带来的压力,轻装上阵。事实上,无论荣耀是否撤资,余承东都将承担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的增长负担。

华为2019年年报显示,消费业务收入4673亿元,同比增长34%,占总营收的54.4%。消费业务在华为总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为华为大力投入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当前形势下,华为必须为消费业务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获得手机业务以外的增长引擎,才能带动华为号航母持续巡航。事实上,这个问题四年前在华为讨论过。

Shenzhen.com在接受‘鸿蒙\'交易员’专访时提到,早在2016年华为手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时,华为消费业务的高管们就已经在思考:如果手机不增长,消费业务未来何去何从?

当时,在手机将取代pC、电视等大部分设备的众说纷纭之下,以及手环、手表等智能硬件热潮所预示的IoT产业前景之下,华为团队达成了‘如果不能替代,为什么不让它们协同工作?’据BG 软件部, 王成录,总裁华为,的一位消费者说,这个团队的共识是鸿蒙诞生的起源。

四年前,在不同的情况下,华为站在变革和过渡的十字路口。

2016年,鸿蒙正式开始在软件部,研发一款华为的消费业务随着系统原型的不断完善,到2018年,鸿蒙正式通过了华为的消费业务项目从去年开始,华为加快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和HMS(华为移动服务)。

与此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部也试图制定计划,将重心转移到智能手机上,进而确立了‘18n’智能终端发展战略。手机依然是业务核心,硬件扩展到8类硬件设备,包括VR眼镜、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n指无处不在的物联网设备。

基于‘如果手机不增长,消费者业务未来将何去何从?’华为得出了一些结论,并采取了实际行动。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华为保持着与全球消费市场相同的增长速度。IDC在Q1发布的《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数据报告》显示,华为市场份额为11.1%,增长率为62.2%。在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华为也表现非常出色。2020年第三季度,华为保持32.9%的增长率,出货量为490万台平板电脑,市场份额为10.2%,排名全球第四。

经过仅仅4年的沉淀,华为在消费业务领域几乎不可能找到替代智能手机的增量空间,但华为在产品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华为围绕‘芯片约束’问题的自救曲折漫长,单纯依靠IoT融合硬件业务增量来弥合智能手机业务线收缩带来的创伤远远不够。物联网突破方向的另一端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华为与汽车行业的几次碰撞,让外界对华为造车充满了遐想在华为, Mate 40系列发布会上,华为周边汽车产业布局的奥秘立刻被揭开。——“华为不造车,但应该帮助汽车公司造好车。”

华为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旨在为车企提供全新的计算和通信架构,包括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力在内的五大智能系统,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一整套智能组件。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华为的萌芽也可能来自四年前。如果他们不能被取代,为什么他们不一起工作呢?思维共识。IoT业务发展对应物联网产业布局,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对应车联网。华为想要走的是终端产品上升到上层生态系统的宽阔道路。

目前,基于鸿蒙的华为hi car平台已与20多家车厂和150多种车型达成合作。有30多个合作申请。华为的目标是在2021年在超过500万辆汽车上预装华威汽车。

基于华为视角,剥离荣耀的出现是为了“卸下”包袱再轻装上阵,这也是国内Top5厂商的自救之举。深层含义可能包括初步实现以手机业务为代表的未来现金流,进一步深化消费业务重心向智能手机以外的转移。同时,也不排除这是华为手机业务“自救”路径的探索,华为依靠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治愈手机业务线收缩带来的创伤,依然不容易。

回首,崎岖;

看之前,永不放弃!

文,叔叔,科技发烧友,作家,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