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共享摩托车市场重出江湖,巨头纷纷入市,中小玩家的处境开始不妙。4月初,小遛共享在未完成相关部门“备案”的情况下,火速在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上线,导致城管队员将辖区内这些“黑车”清空处置。
共享摩托车是自行车共享的一个分支。经过几年的奋战,相关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取得地方志后放行车辆是常识。为什么小遛如此焦虑?天浩猜测,最近几个月,巨头们开始加码和共享摩托车布局,而像中小遛这样的小玩家在压力下做出了“离谱”的举动。
不久前,滴滴青桔自行车完成了第一轮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今年3月18日,哈啰走出去透露,去年底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拿到“钱”的两家自行车平台均加码,共享摩托车布局。此外,相关媒体透露,美团自行车今年还计划采购200多万辆共享电单车。
在一二线城市的交通红利正在“消亡”的当下,巨头们纷纷入市,聚焦共享电单车在下沉市场的潜力。过去几年,在二线以下的城市,中的小玩家利用巨头“无暇东顾”的摊子,慢慢发展起来。但由于缺乏资金助力,加上技术和品牌的不足,这些抢到临时奖金的中小玩家,可能已经进入了生死倒计时。
为什么它是小城镇年轻人的“最爱”
根据Trustdata 2018年发布的数据,共享单车的市场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以下的城市或者偏远的小县城主要是共享电单车。
共享摩托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几年,中在中国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其中一个原因是巨头们在“单车大战”中更加关注中,而忽略了共享电单车的发展。随着ofo濒临破产,摩拜被美团收购,改名为美团自行车。经过两年的洗牌,虽然新品牌时有“涌现”,但单车共享的整体格局已经基本确定。
另一个原因是政策。与三四线城市相比,一二线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接受度不足。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出台文件,称共享电单车“暂时不开发”或“不鼓励开发”,一些大城市甚至明确停止共享电单车。
巨头们的重心不在共享电单车上,由于政策原因,整个市场已经转移到三线及以下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享电单车在下沉市场发展缓慢。
相比自行车,下沉用户更喜欢电动车。自行车巨头在下沉市场的努力在自行车共享中受阻后,逐渐意识到共享摩托车的“魅力”。来自青桔,哈啰和美团等大型营地的共享摩托车正在三线和四线城市悄然安家。
三四月份生活在五线的年轻人是共享电单车的主流用户。为什么“小镇”青年喜欢共享摩托车?天浩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五线,公共交通缺乏完善便捷的一二线城市交通系统覆盖,使得中短途出行非常不便。无论是公交车的密度还是班次,都无法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出租车也存在数量不足、价格偏高的问题。与单车共享的大城市1公里内出行相比,三四线城市中距离中35公里的中,短途出行是主流。在中,这个出行半径内,人力驱动的共享单车体验明显远低于共享电单车。
因此,在下沉市场,单车共享普遍发展,但却催生了对共享摩托车的强烈需求。
第二,价格低。近年来,单车共享在成本压力下不断提价。目前,美团、哈啰的自行车起步价已经涨到了1.5元/30分钟,有的城市甚至涨到了1.5元/15分钟,高于很多共享电单车。骑行1公里的短途是非常划算的。如果你在中,短途旅行5公里,费用不如共享摩托车。
当中,出行需求超过1公里时,共享电单车的性价比优势明显。以北京, 杭州等城市为例,在3公里半径内骑共享单车约需1小时,整体费用可能达到4元,而在同样里程内共享摩托车仅需2-3元。
第三,方便。在五线,城市道路跟不上私家车飙升速度导致出行效率低下的交通环境下,堵车成为每天的习惯,与中拥挤的道路更能体现共享电单车的优势。
对于一公里以内的短途旅行,自行车共享是首选。如果超过一公里,人们肯定会选择更省时省力的共享电单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共享电单车的优势更加突出。
2018年,极光大数据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小城镇年轻人出行方式不是主流选择,仅为3.4%。相反,摩托车、电动车、共享单车占比高,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毫无疑问,更适合中,小城市出行特点的共享电单车在下沉市场发展良好。在一二线城市交通红利高峰的背景下,巨头们为了抢占“下沉”窗口,必然会加大共享电单车的布局速度。
虽然三个五线城市已经在一些城市布局,比如骑摩托车、共享小遛,找马、滑雪旅行,但在巨头的压力下,它们未来的处境非常危险。
而且,中小型共享电单车玩家受服务水平限制,在下沉市场口碑良莠不齐。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达49条关于新闻发布前在小遛分享的有效投诉。2019年9月17日,有网友在黑猫投诉湖南站举报,称自己被小遛多次欺骗使用
在中共享摩托车的小玩家大多抓住先发优势,自己掏钱或者通过融资,选择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城市慢慢发展。当巨人在中,实现其商业价值时,中的小玩家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大玩家进入,小玩家撤退
面对下沉市场的诱惑,滴滴, 美团和哈啰开始加速入场,资本巨头也纷纷注资,开始出兵调兵遣将。到目前为止,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包括阿里,腾讯,美团和滴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已经进入市场。
随着巨人玩家的“入场”,共享摩托车上方的天空被乌云笼罩。过去三个五线城市发展缓慢的中,小玩家能反击吗?总的来说,很难。
短期资本:不久前,滴滴,旗下品牌青桔自行车刚刚完成10亿美元的A轮融资。2020年4月,美团还向富士达、新日等摩托车厂商下了100万辆共享摩托车的订单,同时,美团还独家从富士达买断了一辆Q8车型
哈啰的自行车也不甘示弱。根据哈啰在官网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2月底,哈啰助力车(共享电动车)已落户320多个城市,最新一代共享助力车“云起”于3月发布。
2020年4月27日,在哈啰,举行的2020春季媒体传播大会上,哈啰旅行联合创始人兼CEO 杨磊,透露,哈啰已于2019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其老股东中蚂蚁等加大投资。哈啰旅行的首席执行官李开逐,也告诉媒体,助力车领域今年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以哈啰为例,助力车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增量将高于共享单车。
相反,中大部分小玩家共享摩托车的团队并不大,因为共享摩托车的产业链非常成熟,几个人的小团队就可以在小城镇“搞”共享摩托车。
“现在没人知道市场上有多少共享摩托车平台。”浙江,某共享摩托车平台负责人吴东,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透露,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60个城市,拥有10万辆左右的车辆,规模已经很大了。还有很多平台只有2到3万辆甚至更少的车。“有的只占一个大学校园或一个城市”。
用户短板:中国电瓶车存量已超过3.5亿辆,新电瓶车年销量约4000万辆。截至2019年10月,哈啰,美团、青桔,三大自行车共享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达到95%。
而且,在核心用户群体中,“小镇青年”的争夺战已经打响。比如滴滴找来刘昊然做青桔自行车代言人,进一步强化了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存在感,在下沉市场向小镇青年抛出橄榄枝。
品牌劣势:共享电单车一直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一些知名品牌只要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就能找到几十条乱收费、押金退还的投诉。这个行业的好的一面是用户之间不断的争论。
巨头的进入,出于品牌想象和战略目的,必然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这会迫使用户用脚投票。中小玩家的退出,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结局。
技术劣势:技术创新已经是整个共享摩托车行业的共识。毕竟技术是消除一切实际问题的关键,还是打动资本市场的第一要素。
以宁波市场为例,小遛大力宣传其90度标准停车和亚米精准定位技术。其实更多的是概念包装。这种电子围栏技术在自行车共享时代并不新鲜,这是中小玩家中的一个好表现
共享电单车的技术核心无非是电池和“换电”。中的小玩家仍受困于电池技术和市场规模,而美团和滴滴等巨头则在关注中
传闻美团订购的车型续航在60公里左右,远高于市场上一些小品牌的车辆。如果一天骑三次车,单次骑行3公里左右,换一次动力就能保证一周左右的正常运行,在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
2019年,哈啰旅行与《宁德时报》和蚂蚁金服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探索更换橱柜和电车等标准化产品。
下沉市场的战争是巨头们无法放弃的战争。虽然小玩家通过钻中立位获得奖金,但面对巨人的打桩还是要吐出来。以单车共享的经验来看,共享摩托车的战争,必然掺杂着残酷二字。
对于巨头玩家来说,即使不发动“烧钱大战”,仅凭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也能把中大量小玩家压成碎片。
回顾过去,小遛共享“黑车”的风波并非偶然。在“恐惧”的心理下,对于节节败退的中小玩家来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