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在做电商。隔行隔山
浏览:80 时间:2024-7-29

2月24日,顺丰控股公布了2019年业绩报告。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顺丰总营收达1121.93亿元,同比增长2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7亿元,同比增长27.24%。顺丰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在良好业绩的推动下,其股价一度涨至5%以上。

与此同时,顺丰也交出了一份醒目的战疫答卷。

1月份,顺丰实现月营业收入116.28亿元,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其中,供应链业务爆发,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455.81%。

然而,经过一年的艰难,顺丰真的走出了阿里的阴影吗?不久前,中通也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中通净利润为23.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利润12.789亿元增长81.2%;全年调整后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26.0%,净利润率23.9%。

业务量超过顺丰,后,中通的盈利能力开始与顺丰相当

为此,顺丰最近召开了高层管理会议,王卫传达的信号很明确,就是要转型、要改革、要突破。然而,顺丰的转型和改革仍然离不开电子商务。

繁荣于电子商务时代的顺丰,如今正因电子商务而陷入两难境地。

无法改变的巨人思维

顺丰的电子商务梦是十年前王卫种下的。

2010年8月,顺丰正式推出首个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主要销售食品,含少量3C产品。当时甚至做了一个配套的支付平台——顺丰Bao。遗憾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测试以失败告终,似乎为过去十年顺丰终端物流切入电商交易的萧条埋下了悲剧的基调。

有人说顺丰,没有电商基因,但基因决定理论还是太玄乎了。在微信红包诞生之前,谁也想不到一款社交产品能在网上支付上获得成功。张一鸣还说,“基因理论是合理的,但如果一切都属于基因,那就无异于找借口”。

因此,与其说是电商基因的缺失,不如说是顺丰惯性巨头思维的“麻烦”。

顺丰是巨人吗?当然,在过去的几年里,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快递有两种:一种叫“顺丰”,另一种叫“Others”。直到现在,一达,四通都没能冲击到在顺丰有着高端定位和优质服务的护城河,然而,作为一个切入电商赛道的快递巨头,顺丰在电商大佬面前只能算是“入门级”,却始终放不下巨头的态度和思维。

2012年,顺丰,第一任负责人刘淼,被免职,这距离他上任仅5个月。这一人事变动透露出一个直接信号:顺丰优选的定位和发展必须服务于顺丰物流战略。从那以后,我们可以看到,顺丰几乎没有任何电子商务业务的测试离开过这条主线。

比如顺丰如果选择开办生鲜业务,最终会为发展冷链物流新业务储备经验,推出跨境电商平台,放大进口食品业务,因此需要充分激活优质资产顺丰航空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海外物流优势。

这是典型的巨头思维,与阿里盛大娱乐收购优质资产的思路完全一样,只是需要为核心业务“供血”。然而,事实证明,即使它比阿里,更好,盛大的娱乐计划终究不会奏效。而且理论上讲,在电商产业链中,物流是服务于电商的,而不是电商服务于物流的。这也可能是顺丰电商业务从来没有明确产品定位,往往是一拍即合的原因。

在王卫看来,卖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充分盘活顺丰固有的资源优势和遗传潜力。

一切都是基于核心业务。顺丰巨人思维不仅体现在其对电子商务的整体态度上,而且演变成一种渗透于管理层的保守主义,而这种保守主义在顺丰之后的转型改革中可能依然存在

保守主义与保守企业

去年,顺丰因为“丰巢涉嫌诱导指控”而陷入舆论风波。根据用户投诉,包裹在丰巢快递柜内放置时间较长时,取货页面会出现一个大大的“赞赏”标记,而“跳过赞赏”按钮则设计为灰色,放置在屏幕下方。

事实上,丰巢的意图很明显。他想顺便收点钱,但又不想公开得罪用户。但正是这种谨慎引起了用户的反感。很多网友说顺丰光明正大的收一块钱没问题。毕竟可以督促用户尽快拿到快递,不占用快递柜的资源。丰巢也有理由效仿。然而,顺丰只是选择了自以为是的妥协,想着讨好两头。

无论是商业模式探索还是商业投资,顺丰似乎都缺乏一个决定性的决定。这是受王卫风格的影响,但也不完全是他的错。

一位老员工评论了顺丰在电子商务市场的坚持。“这是顺丰一贯的特色,不做也没关系。如果做不到,那就换个方向认真尝试,直到最终做成一件事。”。王卫对电商的判断是有远见的,这也是为什么顺丰10年前就开始试水电商,但他也以谨慎著称。对于不熟悉的电商领域,他总是抱着小心试错不断调整的心态。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过去五年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竞争中,与其他年轻的管理者相比,这种特质逐渐显得有些缺乏勇气和多余的谨慎。另一方面,王兴,张一鸣等人在巨头的跨界上一直都很强势和自信。

当然,这不是错。错的是他没有向顺丰传达他的危机感

2017年顺丰上市时,王老板的身价直接上了富豪榜,很多老员工和管理层也实现了财务自由,欢呼雀跃。那时,顺丰似乎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一年后,王卫突然公开表态,顺丰应该开始处理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员工,彻底开始整顿“人”的问题。不久之后,他批评了公司的官僚主义和人浮于事的情况。

这一年,我们不知道顺丰,发生了什么,但公司遭遇的舆论、口碑和经营危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显然,王卫将此归咎于内部人士。

顺丰的官僚主义和保守主义不是一天形成的,当公司开始探索电子商务业务时,这场危机就接踵而至。2014年,顺丰与自己原来的生活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者是一个中途出家的媒体人。从背后的基础和实力来看,他比不上顺丰,但他的原创人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营销经典,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对手,顺丰依旧采用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比如限时优惠、会员营销、大客户推广等等。顺丰更愿意在这些方面做扎实的工作,但是没有电商平台的支持,它的软肋就是流量。当时对手的营销思维应该值得学习。

投入其他巨人的怀抱?

顺丰和唯品会本质上是相互成就的。依托唯品会,带来的优惠产品,顺丰快递整体份额上升至15.9%,业务量达4.75亿件,同比增长118.9%。同时,唯品会放弃了长期压榨利润的自营物流配送,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然而,这种积极影响是短暂的。顺丰知道,在阿里和京东,的挤压下,唯品会的增长空间有限,所以王卫似乎只剩下一个艰难的选择——为多多而战

多多和顺丰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王卫投资多多天使轮之前,黄峥就和王卫,聊过天,他直言顺丰做不了电商。于是,王卫以投资人身份进入多多,想通过投资关系承接更多快递。然而,他没想到会与多多,对抗,但它的目标用户和商家似乎与顺丰相反

一家上市快递公司的管理层表示:“顺丰之前谈过和多多合作,但当时不兼容。之前顺丰的快递单价占多多\".平均客户单价的40%

这并不意味着顺丰和多多今后没有合作的机会。一方面,多多不会愿意停留在低价竞争和五环以外的市场,向上突破是必然的,尤其是黄峥已经开始尝试做大规模定制生产;另一方面,顺丰急需快递。为了满足商家和用户的需求,价格自然会降低。当然,这肯定会触动顺丰的利益,关键在于王卫能为此妥协多少。

近两年,多多股价暴涨,曾经超越王卫的黄峥价值,王卫可能还是原来的王卫,黄峥也不再是原来的黄峥

然而,在经历了无数次电子商务试水的失败后,这真的是顺丰为多多?而战的唯一选择吗

情况未必如此。一是疫情期间生鲜电商需求释放,王卫仍有顺丰;优选的卡二是顺丰如果想继续自测水电业务,精品电商可能不是新方向,因为相比多多,精品电商更兼容高端定位的顺丰。而且,这条赛道上的竞争相对温和。

但这意味着顺丰不得不从零开始尝试和犯错,尤其是如果它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商业体系,供应链、支付和平台都必须重建。对于快递巨头来说,供应链难度相对较小,平台技术性更强。但从支付维度来看,王卫没有时间和精力再造一个“顺丰宝”,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入微信支付。但这将意味着顺丰不得不屈服于巨人腾讯,恐怕这不是王卫想要看到的。

但话说回来,王卫在高级别会议上尖叫,强调今年必须全面转型,这可能是顺丰变革的第一步。

经过十年的考验,王卫的电商是否觉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业格局在未来十年发生了变化。

科技圈的斜路、互联网和新媒体。微信微信官方同名账号:wddtalk。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形式转载不保留作者相关信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