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下,百度APP为什么急剧增加?
浏览:147 时间:2023-7-8

文字| 李北辰

2020年春节假期很长,很难过。

面对疫情的共同敌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正居家过日子,坐立不安。恐惧、焦虑等积极情绪混合成一种“社会粘合剂”,将所有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每个人难忘的集体记忆。而长假期间有上亿人待在家里,这使得这种集体记忆的形成主要是在网上完成的。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questmobile 2 2月12日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报告,用详实的数据还原了春节期间群众更加活跃的网络生活。每个人都闭门在家,在网上获取信息,社交,学习,工作,娱乐和购物.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的使用时间。其中,与2019年百度春晚红包期相比,今年春节期间百度App日均用户增长10.4%,达到2.05亿,成为疫情期间最活跃的App之一。

不难理解。过去,每一个中国市民,无论身在何处,可能都会想一个问题:面对疫情,我可以做些甚么?正因如此,春节期间每天都有超过10亿的网友搜索浏览新冠肺炎的相关内容,每个人都在搜索框里拿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寻找信息、知识、安全和希望。

2.05亿日常活动背后的两个用户故事:强烈的信息和知识需求

“灾难不是2万人的死亡,而是一个人的死亡,发生了2万次”。

赵峰, 21日转发了日本, 3.11地震后,日本,导演北野武,的这句话。他知道,疫情的本质不是宏观数字的上升,而是个人的真实经历。

但尽管如此,他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搜索最新疫情信息,期待疫情拐点的真正到来。对于这个从未经历过风暴的年轻人来说,他正在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事情。

不安的日子和不变的必胜信念挂在他年轻的脸上。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中文系的赵峰,时常想起《左传》中的那句话:“国家大事在哀,哀而不哀。”

是的,即使当个人主义越来越流行时,许多人,像年轻的赵峰,一样,也被称为“集体命运”的情感传染病。当代著名思想家杰里米里夫金,将这种情感称为“共情文明”,即亿万人不自觉地对他人的经历产生共情,并被武汉陌生人的情感传染

例如,尽管他担心自己的同理心超负荷,但赵峰仍然会每隔一天打开百度应用。众所周知,疫情爆发时,百度立即在其主页开通了“抗肺炎”频道,设置了包括疫情热搜、疫情地图、疫情辟谣、医生咨询、公益捐赠、共享查询、防护手册等不同版块。实时输出官方权威信息和新闻报道。

每天一次又一次的搜索行为,也让赵峰年轻人对“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获得的各种利益,很大一部分都得益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结构。整个社会就像一艘航行的大船。每个人都在甲板上,随着它摇曳,乘风破浪,一旦船入水,每个人都会遭殃。现在每个人都是。

当然,对于大多数个人来说,帮助修船最理性、最实用的方式就是在资源的约束下,减少恐慌,做好个人防护。

与80年代初出生在刘彤的年轻赵峰,不同,她对17年前的非典有着深刻的印象。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几乎只有电视和广播,人们在防疫基本情况上处于无知甚至严重滞后的状态,这与如今网民有目的的主动搜索不同。

比如,就在几天前,刘彤和家里的其他朋友陆续回北京复工。为此,她特意在百度APP的“抗肺炎”频道搜索了共乘查询,在那里可以看到自己是否与确诊病例一同出行。这些信息对无数返回城市的人至关重要,将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实时更新。

根据刘彤的直觉,虽然这次新冠肺炎针对个人的“毒力”弱于非典,但庞大的患者基数和极强的隐蔽性大大增加了防控难度。所以在她看来,大家聚集成塔的关键其实是最基本的个人防护。为此,她还专门搜索了百度, 联合国,市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传染病诊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新型肺炎防护手册》,获得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各种权威指导。

其实,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不难发现,无论是受益于技术平台的进步,还是概念水位的上升,相比于2003年的非典,在舆论缺席的情况下,大家开始希望更积极地控制安全感,比如通过搜索行为,在当地弥合关于疫情的信息鸿沟,采取更好的防疫措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比如,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信息冗杂的情况下更积极地核实信息(朋友圈里总会出现来源奇怪的截图)。事实上,人们更迫切地主动搜索,这也为包括谣言在内的深层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好的土壤。

刘彤就是这样当“北京\"下午X点飞机喷药”这样的新闻出来后,刘彤会第一时间打开百度,你可以随时浏览权威谣言,她会把谣言信息转发到家庭微信群——,要知道,每个家庭微信群几乎都是“谣言VS谣言”的局部战场。虽然她不确定家里的长辈是否能“听”到这些谣言,因为“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更容易传播,由于人性使然,她还是选择继续这样做,她希望等待时间的回归。

经历过非典的刘彤,已经很确定地知道了这个好消息,那就是,不像2003年大家的无助和倦怠,即使在物理空间,大家还是一个孤岛,但可以在网络空间寻求支持。

移动时代搜索的进入价值正在加强

事实上,公众对积极控制防疫信息的强烈需求,再次印证了搜索的力量。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每个人都积极寻求权威信息,甚至通过不同来源的交叉验证,积极寻求保护措施。这些自下而上、看似无足轻重的主动搜索行为,是抗疫期间个人力量的最大来源之一。

事实上,进一步说,由搜索驱动的信息和知识获取,早已成为用户随时随地的刚需。从这一疫情中不难发现,百度十年来积累的信息和知识建设,使其能够完成无数疫情信息的全景呈现。

在知识信息方面,今天的百度已经建成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拥有6个产品,总内容超过10亿。公开数据显示,百度知识内容日均搜索量达到15.4亿次,知识产品日均浏览时间超过6.3亿分钟。

比数字更重要的是,从这场疫情中不难发现,与过去两年喧嚣的“知识付费”浪潮不同,百度知识信息的深刻沉淀更依附于更有意义的“社会价值”层面。

在我看来,这种社会价值是获得用户平等回报的关键,直接推动了百度,用户规模和用户时长的双增长,尤其是在特殊的疫情时期,正如QuestMobile在报告中所说,这种增长变得尤为明显。

当然,春节期间的数据增长也与百度面对舆论话题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有关。比如疫情相关关键词专题成果在百度,发布,可以搜索“新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等关键词,进入话题聚合页面,及时掌握最新权威相关信息和报道。

众所周知,传播学的常识是,正如詹姆斯格雷克在《信息简史》中指出的,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希望尽可能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为此,人类发明了两种不同的策略:搜索和推荐——。事实上,从最早的平面媒体和图书分类,到互联网早期的社交网络,再到最近两年火爆的个性化信息流,都是这两种策略的变种。

不难发现,在这场疫情中,百度通过设置公共话题的能力,实际上把主动搜索和权威推荐结合起来,做出了高质量的搜索,这让搜索引擎成为了这个时代特殊时期最好的舆情资源之一,也成为了人们寻找信息、知识、安全和希望的入口。

大约一整年前,去年春节期间,赵峰带着父母去看《流浪地球》。他喜欢里面的一句台词:“在我们这个时代,希望就像钻石一样珍贵。”

他知道,正如新冠肺炎的一位自我疗愈者所写,“冬天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当时,武汉仍是武汉,但中国人更近。”

作者:李北辰,独立作家,国内媒体专栏作家数十人,曾供职于《南都周刊》 《华夏时报》 《财经》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