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出租车,是大人们约定的地方吗?
浏览:354 时间:2021-12-5

百度自驾出租车在长沙,试运行后,广州也开始了RoboTaxi的试运行服务。如果滴滴计划年底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2019年有可能在三个城市看到自动驾驶出租车。

虽然大多数人在提到自动驾驶出租车时使用“试运行”一词,但几乎所有在地面运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都在主驾驶座上配备了一名安全员。但是,也有一些积极的现实意义。原本只在封闭场所测试的自动驾驶,让公众近距离触摸成为可能。

更激进的是,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10月份向用户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称用户下次骑行时可能不再配备人类安全官。如果这封邮件的内容奏效,无疑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新里程碑。

无论是中国自动驾驶的“保守操作”,还是谷歌,“工匠大师”的“胆大”,自动驾驶领域各种规模的玩家都瞄准了出租车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

01小切口大蛋糕

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出租车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首选?

第一个答案可能是市场教育的需要。

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第五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索》中大胆预测:2030年,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占据全球汽车出行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另一位分析师瑞银集团也抱有乐观预期,公开表示“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价值可能超过每年2万亿美元。”

但是,“万亿市场”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人类社会日常必备的交通行为。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漫漫征途中,自驾出租车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条路径。如果人们仍然不能接受“无人驾驶”出租车,那么数万亿美元的潜在市场就无从谈起。

第二个答案可能是由资本市场驱动的。

2019年初以来,自动驾驶领域频频出现融资难、内斗破产、过冬裁员等负面消息,甚至连吴恩达参与的明星项目Drive.ai也被迫清盘。“经历了三年的泡沫期后,自动驾驶开始进入预期幻灭的低谷。”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资本市场在项目进度达不到预期的教训下收紧了钱袋。

那些没有倒下的探路者,一定会找到新的生存基础。毕竟在技术、成本、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约束下,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几乎是无解的。当资本纷纷以落地为投资门槛时,商用车市场自然成为自动驾驶的新阵地。

第三个答案应该是巨大蛋糕的诱惑。

面对万亿市场蛋糕,科技巨头可以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技术提供商,另一个是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商。即使前后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可分发的蛋糕却远在千里之外,以至于英特尔高级副总裁、Mobileye CEO 阿姆农沙舒亚,直接断言:“对于特斯拉,优步和Lyft来说,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争论关乎生死。”

自动驾驶企业家也受到影响。在扰乱乘用车市场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家开始抱紧主机厂商的大腿,尽可能降低成本止血过冬。也有一些企业家为了获得高估值的融资,选择讲述旅游服务提供商的故事。

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动驾驶出租车会逐渐出现在更多的城市,其背后的商业模式也会逐渐大白于天下。

巨人的乐土?

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特斯拉、通用;等百度;主机厂商Waymo、Apollo为代表的技校以及优步、Lyft、滴滴等网络汽车平台。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实力,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打法风格,却被贴上“巨人”的标签,让人产生自动驾驶出租车只是巨人的乐土的错觉?

机器人大西在广州的文远知行试运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与谷歌和百度,不同,文远知行的出租车在路上很麻烦。早在去年11月,文远知行就借着“中国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光环,被执法部门拦下,从路况复杂的广州大学城转移到交通压力较小的生物岛。

自动驾驶出租车向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演变也有“成本”。今年8月,文远知行与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文远广东银行”的合资公司,是名义上的经营者。言下之意,文远知行涉足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并没有触及原有出租车市场的蛋糕,这就像是对未来出行的共同探索。

但这并不是文远知行进入出租车市场的全部“秘密”。

2018年10月底,文远知行,原名“景驰Technology”,更名后完成A轮融资,其中雷诺日产三菱AllianceRNM为战略领先投资方,后者为中国市场第一笔投资。一个相关的场景是,去年让文远知行变美的“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依然是一辆改装的传祺SUV,而刚刚登陆广州街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全部是日产电动车。

原因不难理解。百度自驾出租车每公里成本被曝光,其中车辆成本和运营成本各占一半。与传统出租车每公里3元的成本相比,“每公里成本”无疑是制约自驾车出租车大规模落地的又一因素。尤其是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自动驾驶在资本的寒流中漂泊的时候,自动驾驶出租车依然是“烧钱”的新物种,只有现金流稳定的巨头才敢用钱换时间。

有人为自动驾驶创业者指出了一条明路,放弃与巨头的“出行服务商”资格,转向物流、环卫车、矿山、港口、机场、公园等特定且刚需的垂直市场,这才是一条可行的“活路”。

03缺乏社会共识

商业游戏总是另一回事。巨头们在规划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自动驾驶的社会共识。

至少目前来看,Robotaxi的需求并不是来自消费者和车主,甚至不是汽车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试图寻找的商业模式。优步、滴滴和其他共享旅游平台为未来做好了规划。比技术成熟度更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在于公众的认可。

期待和恐惧一般是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感受。

早在1925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经过认证的“无人驾驶汽车”就出现在纽约,随后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情节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可以找到。然而,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斯皮尔伯格在镜头中表达了自己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恐惧”:当停车系统崩溃,探索者无人驾驶汽车与中央电脑联动时,满载人的汽车就成了霸王龙的“罐头”。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2013年的一项调查,66%的美国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让我感到害怕”,50%的人认为“这项技术无法可靠运行”。到2018年,两次调查结果的数据增加到77%。原因可能是特斯拉和优步在自动驾驶测试中发生交通事故,被媒体放大后直接影响了大众对自动驾驶的感受。

于是,自驾出租车领域的巨头们逐渐形成了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像特斯拉,百度等玩家这样的乐观主义者,马斯克希望特斯拉车主可以添加“特斯拉Network”,让自己的车在闲置时可以使用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租车服务,甚至给出每公里0.18美元的价格;悲观主义者以优步、韦默等为代表。自动驾驶业务已经成为优步上一轮裁员的重灾区。waymoceo 约翰克拉夫茨克在2018年表示:“在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技术不可能在所有地方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将永远受到限制。”

幸运的是,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在努力增加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例如,在韦莫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上,前排座椅靠背上安装了一对触摸屏。乘客可以从屏幕上看到汽车当前行驶速度和周围环境的3D示意图,甚至当汽车停在斑马线前让行人过马路时,也会在屏幕上标注出来。

这也是巨人的价值所在。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巨头主导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注定是自动驾驶作为社会共识的排头兵。

04写在最后

有理由相信,等待自驾出租车的不可预知的关卡还有很多,城市里试运营的自驾车依然会越来越多。

毕竟大部分人每天用车的时间不到5%,但每年的使用成本却是上万。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容量足以给自动驾驶玩家颠覆现有汽车使用模式的巨大动力。更何况,当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时,完成自动驾驶并非不可能,对于“滴滴空姐被杀”等安全隐患可以找到相对合适的解决方案。

或许这就是“科技”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