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但你的身体是诚实的。——互联网对陌生人社交的态度一直是暧昧的,连腾讯也一直避不开低俗。
至于腾讯社会对陌生人的态度,大多数人可能仍停留在今年年初马化腾的回应上。
届时马桶MT、多闪、聊天天宝将陆续发布,意为包围微信。对此,马化腾不仅在朋友圈直言不讳地表示“匿名社会旗帜鲜明地反对负能量”,还嘲讽道,“让家人先用吧。”看来他对陌生人的社交模式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据Tech Planet报道,近日,腾讯正在测试一款名为“轻聊”的高质量社交App,面向校园交友,涉足陌生人社交领域的意图非常明显。
其实这并不是腾讯第一个陌生人社交产品那么,客观地回过头来看,马化腾的反对似乎并不是相关媒体或大V解读的陌生人的社交互动,而是匿名社会的负能量。
坦白说,他并不看好某个领域,而是看好别人的产品。腾讯产品一直是他押注陌生人社交市场的惯例。
腾讯社交:在深层扎根时,浅层周围发痒
作为社交领域的霸主,腾讯产品矩阵并不单一,从熟人到陌生人都有布局。
不过,除了相对成型的QQ和微信,腾讯其他社交产品依然浮动明显,可以简单查一下。
从这个产品矩阵来看,头部产品QQ和微信相对稳定,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产品。没有人能在短期内撼动行业地位并取得领先;
在腰部的职场社交产品上,腾讯基本上离阿里,有两分之遥,地位可以维持,但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稳定。
其中一个原因是职场社会化还是一个伪命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限。有不同职位的潜在竞聘者,如职场八卦导向,或职场招聘转型发展中BOSS直接招聘等。
最末的校园课堂是最有争议的与陌生人社交的地方,市场上出现了竞争产品。这也是腾讯一直想进入但成功率不高的领域。产品迭代频繁。
最近,冷启动时猫呼吸功能的相似性被认为是DOV的继承者。从DOV停止运营的9月到Catcall上线的11月,腾讯对陌生人社会化的追求一直是紧追不舍,一个接一个的覆盖和试错。
腾讯在两个方向上的不同策略往往取决于头尾之间的不平衡。
一方面,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8年移动, 中国互联网行业10强排名中,微信和QQ分列第一和第二,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10.3亿和5.84亿。腾讯社会地位靠QQ和微信支撑,基本垄断了大部分社会流量。
另一方面,陌生人的社交需求难以捉摸,弱关系、弱连接的运作成为市场进一步拓展的难点,如何把握社交互动中的性别关系度也是关键。
此外,它可能触及道德和法律的雷区。陌陌和探索者之前被采访过很多次,这无非是测量之间的失控;退一步说,你无法吸引用户的兴趣。你得不到热,得不到高,也达不到陌生人社交的最佳沸点。
因此,如今的陌生人社交市场仍处于战火纷飞的格局,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市场,席位尚未尘埃落定。没有人找到适合中国人的路,腾讯必然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从不同的场景和角度切入市场,处处跃跃欲试。
社会化是终点,也是起点
根据腾讯,的产品矩阵,头、腰、尾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不同的梯队。结合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可能看到未来的趋势。
头部产品生态化—— QQ和微信作为腾讯,两大流量聚合平台,在行业深度和领域覆盖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小程序的配合下,腾讯有意整合他们的业务系统,呈现出一种生态化的平台形态。
腰部产品的工具——虽然职场社交的必要性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职场工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肯定。企业微信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管理和沟通的有效性,其作为SaaS协作软件的功能表现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在有利的市场趋势下,ToB 腾讯需要更多企业微信链接的企业客户,工具属性的深化和优化势在必行。
尾部产品社区——陌生人社交范围广,但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在垂直切入陌生人传播领域。大部分场景都是以校园场景为主,主要话题多集中在和两性交朋友上。或许类似垂直玩法的目的就是抓住敏感圈的热点话题,迅速升温,形成一定范围的社区规模。
相似的发展路径,陌陌,一个陌生人社交的巨人,是一个可以讨论的案例。从早期的两性裸恋,到以直播内容丰富平台,逐渐走向基于社区的内容运营,陌陌走出了一条似乎对中国陌生人传播发展有借鉴意义的道路
腾讯陌生人社交产品最终会走上类似的道路吗?答案很有可能。
简单来说,社交与内容的关系是循环反复成长的飞轮,既可以作为起点,也可以作为终点。
有些人用社交方法作为吸引用户流量的起点,而另一些人建立内容社区并重复它们,比如陌陌
有的以内容为出发点吸引流量,最后试图通过社交留住人,比如字节跳动。从抖音到flash,从内容平台到社交软件,字节跳动想实践的是在自己的生态中圈出流量。
然而,目前两种模式的表现仍难以判断。
一方面,陌陌虽然有自己的社区内容,但“两性交朋友”等敏感标签总是纠结于产品观感,短期内无法去除;
另一方面,抖音仍是国内短视频平台的两极之一,但多闪近期表现始终不温不火,社交运营需要继续沉淀。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陌陌和多山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因为腾讯所做的让陌生人社交的事情,很可能就是陌陌的前一种模式
至于后者,腾讯已经被打败了。当时短视频出路兴起,腾讯立即斥巨资助力微视,希望打造短视频内容平台与抖音,竞争但最终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只得以较小的市场份额拿下行业第三。
当时有很多言论,说腾讯只有“社交”基因,没有制作“短视频”的能力。
这时,经过多次波折,腾讯终于回到了社交炮台,炮轰陌生人的社交场。不过,经过精心打磨,背后可能还是有一个不朽的短视频野心。
看看最近腾讯,在扫清陌生人社会化迷雾后的陌生人产品,其他产品如DOV、猫叫、轻聊、大风都是以视频社会化的形式运营。
以Catcall为例,注册App后,用户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拍摄一段Live视频作为名片展示,可见大家对短视频的重视程度。
对此,腾讯的逻辑并不难理解。
回到短视频市场,抖音和亚图快手占据了绝大部分流量。微视无法切入,所以腾讯现在只能另辟蹊径。
陌陌的做法走在前面,而腾讯目前的做法是在特定场景切入陌生人的社交领域,聚集人群,然后引导用户养成短视频输出的习惯,最后形成社群持续生产短视频内容。
结论
俗话说,该偷工减料了。用最复杂的方式偷走一波字节跳动的家,腾讯在与陌生人社交时不可避免地会隐藏起称霸短视频市场的野心。
热情和野心不缺,短视频这个新兴市场在腾讯放不下,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最终考验的是腾讯的社交能力。
*本内容由螳螂财经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提取、复制或创建镜像。
文同陈选滨
来源:同朗财经